电子秤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电子秤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埋着是谜挖出是宝一探近年温州古墓葬的发掘和保护_[#第一枪]

发布时间:2021-06-07 16:24:11 阅读: 来源:电子秤厂家

近年来,温州文物部门加大了对各处工地的文物保护力度,并配合基建工程抢救性清理了多处古墓葬(群),较重要的有瑞安山前山汉六朝及唐墓17座、瓯海丽塘村汉六朝及唐五代墓12座,乐清峡门村明代赵氏家族墓18穴,龙湾朱垟村明代英桥王氏家族墓28穴(测绘)等。

乐清峡门明墓出土的泥俑

瑞安山前山唐五代墓出土器物

宋代剔犀镜盒

今年2月,温州市文保所联合瓯海区博物馆对瓯海区净水社区安置房工地古墓葬群完成考古发掘,共清理各时期墓葬12座,最早者可达东汉,出土、采集的遗物数件对于完整、丰富温州历史有着重要价值。

近年来,温州文物部门加大了对各处工地的文物保护力度,并配合基建工程抢救性清理了多处古墓葬(群),较重要的有瑞安山前山汉六朝及唐墓17座、瓯海丽塘村汉六朝及唐五代墓12座,乐清峡门村明代赵氏家族墓18穴,龙湾朱垟村明代英桥王氏家族墓28穴(测绘)等。

这些古墓葬从历史长河中走来,带着每个时代独有的印记。大批古墓葬科学发掘和测绘为研究温州丧葬习俗和古代社会提供了丰富详实的资料。

特色鲜明,形式丰富

古墓葬是温州历史沿革的物质载体,墓葬形制、埋葬方式、随葬品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反映出了温州先民丧葬制度的改变。

就随葬品而言,汉六朝及唐五代墓随葬品比较丰富。如在丽塘村北山麓清理的一座东汉纪年(197年)墓,墓形为“凸”字形券顶砖室墓,由封门、甬道、墓室组成,墓室铺设长方形砖祭台。墓砖侧面模印几何形图案,并有“兴平四年九月六日立”阳文纪年。随葬器物多位于墓室中前部,计有釉陶器、瓷器、金属器等各类器物48件。器形有釉陶壶、罐、双耳锅,青瓷罐、盘口壶、耳杯、灶、甑、盂、五联罐、簋,五铢铜钱,铁刀等。“该墓随葬品丰富精美,对温州汉墓研究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温州市文保所副所长梁岩华表示,最特别的是该墓有明确纪年,且出土了数十件青瓷器,种类丰富,对于瓯窑青瓷的研究意义重大。

瓯海学士前宋墓出土有漆盒、铜镜、玉带扣、粉盒等文物。其中的漆盒使用剔犀工艺,表面雕满如意状的卷草纹,是目前国内最早的剔犀工艺品之一,也是温州古代漆器业高度发达的历史见证。而乐清峡门村明代赵氏家族墓出土的多组泥制明器,泥俑造型或准确细腻,或抽象简约,模仿墓主家庭生活场景,明器表面敷施红彩,为研究温州古代民间泥塑工艺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

墓葬形制及各种遗迹现象历来是考古人员关注的焦点,因为它们最能反映当时的丧葬习俗和礼仪。瓯海西山净水村六朝墓设前后室,墓室平面呈船形,墓壁设有多个壁龛,这在近年来我市清理的六朝墓中较为少见。

宋元时期是温州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此期墓地受形势派学说影响,多选择山麓山环水抱之佳地。墓葬形制有土坑竖穴墓、砖室墓、石椁墓及砖石混筑墓,独具特色的椅子坟在此期发展成形并逐渐占据重要地位。土坑墓主人皆为贫民,石椁墓及砖石混筑墓主人则多为官员,或平民中的富庶人士。

明清墓因时代近,数量众多,保存的信息更丰富,较易发现规律性的认识。如夫妻并穴合葬、多见枕瓦习俗、墓底往往瘗藏小罐等,个别墓葬室内发现朱书道符砖。名门望族多聚族而葬,形成规模大小不一的家族墓地。这些家族墓地位次排列特别讲究,等级森严,不得僭越。一般地,规模较大的家族墓地往往有多排组合,以后排为尊。同辈者多同排,并以居中者为长,近中者次之。如,乐清峡门村明代赵氏家族墓地则呈一长排组合,以居中者为尊,两侧墓室则次第前出,平面微呈一“八”字。而瓯海南村的一座李浦王氏家族墓,墓主的两位侧室只能祔葬在家族墓地外围,身份明显不及晚辈,反映出封建宗法观念的根深蒂固。

探墓考究,考古不易

2013年春,瓯海丽岙街道丽塘村北约200米的小山南麓缓坡带,13座从东汉到清时期古墓葬的发掘让考古人员激动不已。其中一座东汉时期的古墓,墓砖上有“兴平四年”铭文,并出土了48件精美陪葬品。这是当时全省范围内发现墓葬品最多的一座东汉墓,为全面解读东汉时期温州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片。

然而,墓砖“兴平四年”铭文引发现场考古人一场讨论。

兴平四年即197年,也就是建安二年。查历史年表可知,升平年号(194-195)是汉献帝刘协的第四个年号,汉朝使用这个年号仅有两年。那么怎么会出现“兴平四年”呢?这铭文还可信吗?

一番热议后,大家最后认为此事并不稀罕。因为汉献帝称帝最初几年里,政权极不稳定,外戚、宦官、权臣争权渔利,每两三年即改年号,每个年号都见证朝中有大事发生。作为偏处东南一隅的永宁县的一名普通陶工,既不关心也不能准确掌握这些信息。出现“兴平四年”就在情理之中了。

无独有偶。在瓯海学士前村宋墓挖掘现场,考古人员在墓内清理时发现两处漆皮露出,动作顿时慢了下来。类似现象以前也有过,多为漆木器,皆因木质腐朽而无法提取。但哪怕有一丝希望,都不可轻易放弃,于是,考古人员用木签细心地找出两件漆器范围,发现一件已朽,另一件保存尚可。为了成功取出漆器,考古人员精心制定了整体提取方案,最终成功地用套箱提取。

当镜盒显露真容时,在场的考古人员和修复专家被其高超的工艺所震撼。为了避免镜盒受损,考古工作人员保留了盒内藏着的一面铜镜,不再取出。事后,剔犀镜盒被送往湖北荆州专业修复机构进行室内清理和技术修复。

对考古工作人员来说,类似的故事经常发生。挖掘、考证、保护,为的就是打开几百年甚至几千年间的时空画卷,赢得真相。

以小见大,还原历史

2013年3月,瓯海区郭溪街道梅屿村东岙底自然村一座古墓被盗,市文保部门对该古墓展开抢救性发掘。挖掘人员先挖开覆土,发现这是一座券顶(顶部呈拱形)古墓,墓顶已被挖去,再加上古墓西侧古砖有部分残缺,可见该古墓很早前就被盗过。通过挖掘出来的青瓷碟和砌墓古砖上的篦梳纹饰来判断,这个被盗的古墓应为六朝古墓,已有1500多年历史。

“抢救性保护,是我们常干的事。”市文保所考古工作人员刘团徽介绍道,工作这么多年,经常会思考古墓保护问题。能达到文保级别的名人墓葬,有专门的制度和配备的文保员进行保护,而普通的古墓葬由于裸露地表,会受到风沙侵蚀、涉及山体改造工程的破坏以及人为盗墓。每当看到有价值的古墓随葬品不翼而飞或者遭到外力破坏,刘团徽总是特别痛心。

有人说,考古学的目标就是为了不断地走近历史的真实,尽可能的还原历史真相。人类想研究自己的祖先,光靠文献史料的记载是不够的。墓葬虽不会说话,却以极其丰富的存在形式,呈现历史。

“保护古墓葬,是每个人的责任。”梁岩华说,墓葬,尤其是贵族墓葬里出土了大量精美器物、典型器物,不仅体现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文化特点,还能体现墓主人个人喜好等。墓主人生前使用的首饰、生活用品等,往往就会随葬在墓里面,壁画上则可能会画着他(她)生前所做的事的画面。一个人物形象的充实,也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后人就可以从而放眼看当时社会的模样。

“视死如生”,通过这些东西能清晰地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文化、生活、宗教等,这也是古墓葬最大的价值。

led面板灯图片

其他宗教用品

定制工作台货源